校园农业体验区里收割水稻
楼顶“向日葵花海”中
自己采摘炒制瓜子
走廊中学习“无土栽培”
……
作为“双减”政策发布后的第一个学期
重庆中小学校聚焦
提高作业设计水平
完善校内课后服务等措施
多所学校更是结合校园实情
推出独具特色的开学季课程
↓↓↓
视频:邹乐/布·视觉
收获
开学季收割自己种下的水稻
9月2日,在两江新区童心青禾小学校里,开学季里的一堂特别的劳动课开课了。校长秦波带领师生齐上阵,一起收割、搬运田间的稻谷,感受每一粒粮食的来之不易。
“我们在上学期种植的水稻,经过了插秧、施肥、田间管理、秋收、打谷等过程,稻谷变成大米需要好几个月。”一边收割,老师们还为学生讲授农业小常识。
水稻收割完毕后,孩子们和老师一起,兴奋地将稻谷扛在肩上,送到打谷子的场地。孩子们依次排队,双手握紧稻谷,高高举过头顶用力摔打。看着一粒粒金黄的稻谷“蹦”出来,现场围观不时传出一阵阵欢呼声。
“今天的活动,让我体会到了种植粮食的辛苦,一把稻谷只有这么一点稻穗,打出来的米甚至不到一碗饭,浪费粮食真的太可惜了。”童心青禾小学三年级的王孜叙说。
“让大自然走进校园,把学校变成博物馆。坚守着这样的办学初衷,每年我们都要做多次这样的课程。”校长秦波介绍,2014年建校之初,就保存了校园里原生态的野花野草,并留出了20余亩土地种植庄稼。一年四季乡村田野常见的农作物,如今在校园里能见到。
秦波介绍,作为一所在城市中心生长的博物馆式自然学校,学校打造了多块农业劳动体验区,包括种植水稻、西瓜、南瓜等,孩子们在课后服务阶段不仅可以完成学业,也可在校园内参与各项活动。
分享
一场围绕向日葵的开学典礼
9月的阳光下,6600多平方米的向日葵迎风绽放。花田中,一场围绕向日葵为主题的开学典礼也在展开。
重庆两江新区星湖学校的1300多名学生参与了此次的向日葵成果分享会——他们将自己种植和收获的一千多斤瓜子,分班领取后进行加工炒制,装入专属包装袋,与家人、朋友还有新同学们分享。
校长张先彬介绍,在“双减”的背景下,学校开办向日葵主题项目式课程,旨以学科为基础,让学生通过种、收、品、演、诵等主题活动的情境体验,打破学科边界,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,拓展和开阔学习视野,从而构建五育并举的育人体系,达成内心温暖、头脑科学、身体强健的育人目标。
“好开心呀!我们在春天的时候播种,如今收获瓜子,我参与了全过程,也感受到了劳动的乐趣。”来自五年级的刘同学表示,最让自己开心的,还是把这些收获的喜悦分享给刚到学校的一年级弟弟妹妹们,“看着他们又高兴又羡慕的眼神,觉得好开心,这就是书中说的分享的快乐吧。”
科技
无土栽培见证植物生长
走进重庆高新区南开景阳小学大门,人们会发现诸多充满科技氛围的教育场地:“景熠”科技馆、“景奥”校园气象站、景阳科技长廊等。最引人关注的,当属学校走廊上的“景秀”光电无土栽培种植项目。
开学季里,同学们在老师带领下开始了新的“播种”:每个班级都有属于自己的光电栽培箱,他们会在学期开始时,撒下蔬菜或者中药材的种子,在老师的指导进行日常培育直至收获。孩子们的笔记本上,将仔细记录植物的生长周期及观察成果。
“我们专门开发了科技校本课程和景智创客工作室,为孩子们营造一个科技育人的环境,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思维的发展、综合能力的提升。”科学组教师张霞介绍,学校无土栽培项目种植,目前多为叶类蔬菜和中草药,本学期加入了一些新植物,增加孩子的认知。
“学校还专门成立社团,吸纳同学们加入学习。” 张霞介绍,在新学期里,科学组老师会引导孩子进行一些课题研究,比如,对比土壤栽培和无土光电栽培的成效有什么区别、光照度不同对植物的影响,以及特殊植物能否利用无土栽培技术种植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