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破五,过完这一天,春节也就快过去了。
刚在网上看了一下,今年春节“为啥一嗑瓜子就停不下来”的问题,竟然上了热搜。
昨天我还在为孩子嗑了一桌子的瓜子皮,而“嘚嘚”他呢。
他却说没什么问题,平常他也不经常嗑,如今赶着写论文,却发现嗑个瓜子,有益于他保持思路、稳定情绪。
我说,那一下吃太多了,也会发胖啊!
孩子似乎学问比我大,他说,嗑瓜子不会胖人的,瓜子的脂肪、蛋白质、糖类等含量比较少,但微量元素却比较多,只要不影响运动,是不要紧的。
我心想,忍不住要嗑就是了,哪还来的那么多狡辩。
嗑瓜子的确是容易上瘾的,我们都有过这种体验,瓜子一拿起来就放不下,很多时候想停都停不下来,忍不住就要去再抓一把。
科学的解释是,“当我们嗑开瓜子,吃到瓜子仁,就完成了一轮奖励,这时大脑会增加快乐素的分泌。”
这种刺激不断的发生,不断的重复,我们就会产生很大的依赖性。
这其实跟打简单重复的游戏容易上瘾,是同样的道理。
当你用牙齿把瓜子皮“噼啪”带响地嗑开,再用灵巧的舌头把瓜子仁收进嘴里,咀嚼出一种香味来,就会不时地产生一种“成就感”,从而获得一种很好的心理满足。
这对缓解压力和镇定情绪,肯定是有作用的。
比如,还有人喜欢“嘎嘣”“嘎嘣”地嚼坚果或黄豆,道理也是一样的。
那么,如果没有这个"咬”出“成就感”的过程,还会产生这样上瘾的效果吗?
显然不会。
我们在儿时,就做过一次这样的“实验”。
有一年春节,我和几个小伙伴,把很多瓜子都集中起来,然后开始剥皮,费了好大的劲儿,才剥出了“一堆”瓜子仁。
我们开始很兴奋地用手去抓着吃。
但很快我们就感觉不对劲了,没意思,还太腻!
虽然说那时的日子很苦,特别缺油水,但这种吃法还是受不了。
哪有一边聊天,一边玩儿,一边嗑瓜子来的那么有滋味啊!
以后就再没干过这种傻事。
那时过年,葵花籽0.27元一斤,每个人要限量的,去粮店排队买。
嘴里含块糖,兜里装上几把瓜子,满街地去走亲戚、看同学、串门唠嗑,是件很幸福的事儿。
因为过年不扫地,大街的地上,经常是厚厚地一层瓜子皮,踩在脚下,软软地作响。
那种嗑瓜子带来的满足感,在现在来看,是难以想象的。
吃瓜子容易上瘾,南北方嗑的瓜子又不一样。
南方人一般嗑的都是南瓜子、西瓜子,而北方人嗑的就全都是葵花籽。
嗑惯了葵花籽,是难以理解为什么南瓜子、西瓜子也能叫瓜子的。
瓜子要饱满,生脆,嗑起来要“噼啪”作响,还有速度感,
这都是南瓜子、西瓜子和葵花籽没法比的。
南方人还喜欢给瓜子加上各种味道来炒,失去了瓜子本来的香味,就更让北方人难以接受了。
过去南、北方的人,还只要一咧嘴,就能识别出来。
北方人的门牙上,都会有一个小豁口,而南方人的牙齿上,这个豁口就比较少见。
足见南方人的瓜子还是比较薄和软,主要还是要靠手来剥。
当然用手剥更文明,否则也会象北方人一样,总是把嘴唇的中间,吃得个黢黑。
现在可以吃的零食太多了,水果、坚果都有的是,糖果都难得有人愿意吃了。
但人们喜欢嗑瓜子的习惯,却还是一直保留了下来。
就是因为嗑瓜子有瘾!
有瘾的事儿未必都是好事,瓜子嗑多了,也会引起许多不适。
牙齿豁口有碍观瞻,还会引起舌尖红肿溃疡;
最麻烦的还是会消耗掉大量的唾液和胃液,影响正常食物的消化,导致消化不良等疾病。
所以,瓜子虽香,嗑起来还是要有节制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