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朝皇帝打赏的金瓜子是干什么用的?对此你怎么看?
“金瓜子”是皇帝打赏臣子专用,但也只对有功之臣打赏。“金瓜子”并不能完全用价值来衡量,它更多的是一种体现“皇恩”的荣耀感。
金瓜子:如瓜子形状的金块。
这是古代对碎金的一种称法,与金锞子一样为流通民间的货币。金瓜子因其形状和冶炼技术而成名,制作金瓜子没有固定的模具也没有具体的重量要求,甚至在市场上没有两枚模样相同的金瓜子。这就使得这些碎金子的冶炼随心所欲,造型可爱,浑然天成。
一枚金瓜子的重量大约在二十克至三十克之间,按古代金银的计量换算大概为一两左右。而自古以来金银的兑换大概在一比十左右的浮动,明末到清代中叶比例有所上涨,到了清末更是涨到一比二十。普通民众交易中也有用制钱的,制钱与银锭的队员为“零兑整”的超大比利,一两金子的如果兑换成现在的标准,也不会很多。所以,如果有人持有一枚金瓜子,不等于抱着一笔巨款,但这是“皇恩”,这不是普通人有资格拥有的。
金瓜子的这些特点导致拥有的它的只能是王公贵族、名流豪绅。明朝初年规定民间不得流通金银,到后来有所放宽,历代的统治者不会放弃这种用制钱敛财的手段。实际上到清朝,金瓜子已经成为了皇帝一个人的御用之物,皇帝不会用这个买东西,但他可以用来赏赐后宫嫔妃以及大臣,所以金瓜子自然和皇帝紧密的联系上了。
皇帝赏赐金瓜子不一定要多大方,主要还是宣扬一种荣耀,对大臣来说金瓜子价值多少并不重要,而赏赐的标准主要还是看臣子的功劳和皇帝的心情。
皇帝不会整体把金瓜子放口袋,所以赏赐的时候至多也就几枚到十几枚。被雍正夸为“大臣第一宣力者”的张廷玉,辅佐三朝,封爵相,对他最高的有一次赏赐也就白银几万两,若按金瓜子的标准,随便抓一把就是了。
因此,皇帝赏赐臣子的金瓜子,价值不算高,主要是为了表现“皇恩”的显示。